您所在的位置:体育app官方下载 >> 健康知识 >> 中医健康讲坛

【中医健康讲坛】防治结合 治疗慢性肾病中医有妙招

  • 时间:2021年8月24日
  • 浏览次数:2610

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期主讲嘉宾:肾病科主任中医师 戴红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写:融媒记者 沈怡婧

  慢性肾脏病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因为起病隐匿,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,但受到诱因后进展迅速,当人体出现浮肿、乏力、厌食、恶心等症状时,再去检查就发现为时已晚,有的患者已经出现肾功能损害等无法逆转的情况,甚至发展成为尿毒症危及生命。
  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是肾脏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。中医提前介入,在延缓慢性肾脏病发展趋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本期和大家分享慢性肾病的中医治疗和预防。
  慢性肾功能不全试试中医方式
  最近在门诊上遇到一位肾功能不全患者,之前出现腰酸乏力、肢肿尿少的情况,在当地私人诊所就诊后,服用金匮肾气丸等温补肾阳的中药,治疗后病情却没有改善,复查以后血肌酐上升至426.7umol/L。到区中医医院肾病科就诊时,根据他的情况,我辨证诊断为脾肾两虚、湿浊内蕴,治疗的时候主要给他开了健脾益肾、利湿泄浊的中药方。大约半月后,患者来复诊,他告诉我服药后尿量增加,大便每天2次,下肢浮肿消退,复查后血肌酐降至320umol/L。
 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。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,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。
  西医强调综合治疗,包括控制原发病、营养及生活方式干预、积极控制并发症,终末期肾病需肾脏替代治疗。中医则认为,慢性肾功能不全应归属于中医“水肿”、“关格”、“虚劳”的范畴,是典型的本虚标实之证。病程日久,可损及各脏腑功能,并以脾肾虚损为主,病情逐步发展则导致正气虚衰、水湿浊毒、淤血壅滞体内。因此,治疗时以健脾益肾、和中降逆、通腑泄浊为主。
  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优势
  中医强调整体观,既重视自然环境因素对肾脏病的影响,很多慢性肾病病程中的急性加重,往往是因为人体感受四时六淫之邪,比如风寒、风温、湿热、风燥等,中医对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方式;又重视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的病理影响,慢性肾病的隐匿起病、隐匿进展多与此相关,比如饮食不节、情志失调等对肾脏结构损伤的间接加重作用,中医通过多脏腑、多层次地干预,能够有效延缓甚至逆转肾脏病的进展。
  同时,中医强调肾脏病发生、发展、转归过程中,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的两方面因素作用,重视治病求本,追溯“脏病”发生的根本原因,且针对各个阶段、不同环节各有针对性的药物可干预。
  虽然中医治疗慢性肾病有其自身优势,但不论是哪种医疗体系,对于肾脏病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深入。所以在此也提醒大家,切忌病急乱投医,最好的办法还是在疾病易于治疗阶段,在正规医院找专家,争取最适宜的综合诊疗方案,千万不要轻信网络上的“神医”、“秘方”等。
  防治结合才能护肾延衰
  慢性肾脏病在发病、进展和康复过程中,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。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除了参与治疗,更重要的方面在于中医药的未病先防和病后防复发,具体来说就是防治结合,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,健康身体,护肾延衰。
  在生活中要杜绝不良的生活方式,药物毒物、感染都能伤及肾脏。慢性肾病患者饮食要注意低盐优蛋白,忌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,如韭菜、大蒜、螃蟹、海鲜;根据电解质的监测,高钾者主要忌水果、豆制品、坚果、酱菜等,高磷者忌动物内脏、鱼子、蛤蜊等。平时做到劳逸结合,情志条畅,平稳控制血压、血糖,防止感染,以达到减少病情复发,长期稳定的目标。
  唯有防治结合,才能将各种诱发、加重慢性肾病的因素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,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远期的良好预后,提高生活质量。
  此外,还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视定期体检,每半年做一次尿常规、肾功能以及肾脏B超检查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才能延缓肾病进展,降低并发症,提高生存率。